山东软科学研究会

《中国孵化器》刊发我会理事文章:契合区域资源 打造“大”孵化器”

文章来源:秘书处  日期:2021-03-01     点击:

近日,《中国孵化器》杂志刊发我会理事、副秘书长曹萌等撰写的文章《契合区域资源 打造“大”孵化器》。文章阐述了在三四线城市制约孵化器发展的六大因素,并给出了因地制宜做“大”孵化器的六项举措,文章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在此转载,与大家分享,一起探索行业发展新方向。

 01.jpg

  现阶段,各区域中心城市资源吸附及要素集聚能力在飞速提高,但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孵化器的发展在看到“头”的时候,也需要顾到“尾”。行业不仅要有前瞻性,更要有灵活的适应性,解决在三四线发展的阻力,就解决了“后顾之忧”,甩开“掉尾瓶”,才能全速前进,整个城市、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才能完全打开。

 

  一制约孵化器发展的因素


  困扰孵化器在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因素,其实就是制约整个城市发展的重点。
  1.地理位置偏僻。
  一是城市所处地理位置,欠发达地区多为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二是孵化器所处位置,即在城市中的位置远离市中心和人才聚集地。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地理位置”,这都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产业结构单一或无明显优势产业。
  孵化器落地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无明显优势产业,缺少项目和产业依托,产业培育困难。
  3.资金配套不完善。
  基本上所有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前期都是缺资金且没有盈利的,这个阶段真正决定了企业是否会夭折。相对而言,企业更愿意留在有资金配套和融资便利的地区,对于孵化器同样如此。
  4.政策支持不到位。
在三四线城市比较普遍的情况,一是企业落地不实,二是政策兑现时效低。同时,三四线城市因为发展滞后,针对好项目没有一套系统明确的支持政策,大大拖延了落地时间。
  5.高校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高校,特别是优质的高校扎堆,能充分体现地区的创新力。三四线城市在这方面大部分处于落后境地,缺少创新源头。
  6.对于孵化器认识程度不够。
三四线城市政府及企业对孵化器的认识程度不够,或者说理解片面。在招引孵化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反而要求其重点进行其他工作,同时对孵化器和在孵企业发展给予关注度不足。

 

  二孵化器


  针对三四线城市的先天不足,孵化器应该“大”孵化器。这个“大”不是面积的大,而是“全”,要展其所长“深耕主业”,又要刻意有意“不务正业”,真正在孵化企业的同时,将部分精力转到当地急需的双招双引工作上,搭建平台,促进各方来“唱戏”。要想在一个创新要素不完全富集的地方快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科技服务商自身需要具备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选取最优落地位置。
  既然无法选择城市,那就选择城市中的最佳位置。一般孵化器会建立在城市的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地,可以将其服务拓展到整个高新区,发挥孵化器应有的价值,同时有助于孵化器内优质项目就近落地,培养优势产业。
另外,有些孵化器会建立城市中心,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这类孵化器面积小,软性增势服务较为发达。再就是一些孵化器建立在城市未来发展地段,作为桥头堡先期占领。此类孵化器面积较大,功能较为综合,倘若挺过了前期阶段,后期将会快速发展并进入加速期阶段。

 02.jpg

▲作者所在单位启迪之星(枣庄)

     2.探索最优产业发展方向

  孵化器在落地之时,应调研适应当地特色的产业发展方向。比如农业城市,可以根据主要农作物开展针对性的智能管理、种植、配送及相关平台与硬件企业的孵化。

  最优的办法是发挥孵化器资源优势,前提是有这方面的资源,外引项目。对于引进的项目,无论是在孵化器内部孵化,还是外部产业化落地生产,都将大大缩短地区产业发展的时间。对于孵化器而言,在“三无”城市,先从综合型孵化器起步,并坚持一段时间再转入专业化,而不是一开始就是专业化孵化器,除非是自带项目资源与孵化器同时落地。

  3.构建完善投融资服务。

  “孵化+投资”是孵化器的标配,提供基础服务固然重要,但真正能给企业插上翅膀的还是投融资。建议:一是更多发挥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做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二是在基金布局上,构建产业化基金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一体化联动,一手投产业,一手投技术,一定要做一个有基金支撑的孵化器。

  4.促进大小企业融合。

  这里需要一家有影响力的孵化器去做,大型企业或跨国集团才能信任并与之合作,同时依托网络资源,聚集优质的孵化器,促进大小企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组织大赛或联合培育,使得小企业纳入大企业采购系统或被融资,避免小企业硬碰大企业而造成损失,又促进了大小企业的共赢发展。

  5.促进双招双引工作。

  在三四线城市,产业机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做好引导,需要政策扶持。孵化器在当地被赋予更多职能,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孵化器,将服务拓展到孵化器之外的成熟型企业,助力现有的产业升级。

  同时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力图“弯道超车”,或者说加速追赶。其两大工作既是人才和项目,以人才带项目,以人才促发展,提升本地创新源动力,以项目带产业,以项目促融合,真正打造出适合当地的创新产业生态圈。

  6.构建成熟的孵化网络。

  任何一家独生孵化器发展都是困难的,这决定了其资源能力。无论是与其他孵化器或协会建立良好关系,还是自身搭建全球孵化网络基地,一定要有自己的网络。

图片1.png

每一个网络基地在当地或多或少有着政府、企业、院校的各种资源,上百个基地网络内,可以促进各方资源互通。比如A城市的C企业通过网络连接到B城市的D企业,双方产生合作。像这种情况,在网络内每天都在发生。这个网络不仅仅是国内,也可以是全球的。

综合来看,孵化器在三四线城市不能按照正常发展模式来进行,一定要因地制宜,既要适应政府与政策,又要有强力的网络做后盾。布局强大的线下创新网络,搭建完整的垂直孵化体系,构筑全面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以上核心能力,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引导政策、高校研发基础与特色产业基础融合,才可以构建起一个地方创新生态,帮助地方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一个有着高校、实业、金融、园区来支撑的孵化器,从本质上就是“大”孵化器典型,也是最契合三四线城市孵化器发展的模式之一。(本文得到《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支持,课题编号:2019RZC27001,作者:单德斌、曹萌、袁铭宏)


原文载于《中国孵化器》,附刊物截图:


-1-

-2-

-3-


联 系 人: 陈老师 官方网站:www.sdrkx.org
联系电话:13969121275 鲁ICP备12085344号-1
地 址:山东省千佛山东二路19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山东软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