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软科学研究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科技发展

了不起的山东科技 创新自立有这几股“劲”

文章来源:软科学  日期:2023-01-31     点击:

海岸线旁,最大钻井深度达15250米的“蓝鲸1号”傲视群雄;

冬奥会上,“黑科技”满满的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惊艳亮相;

交通网中,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填补高铁和航空的速度空白;

农田地里,650个农作物新品种横空出世,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这五年,一项项“了不起”的技术突破正在以“燎原之势”带领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强势崛起。

这五年,山东省科技系统锚定“走在前 开新局”,在智慧交通、云计算、生物技术、海工装备等领域“更上一层楼”。

这五年,山东省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实劲闯劲巧劲开创新局面,让科技成就“站”上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

实劲:

认准科技强省建设目标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过去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之高、改革决心之大、推动力度之强前所未有,我省科技事业迎来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认准目标,高位推进,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力政治保障。面对愈发复杂的科技竞争环境,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省委科创委,省委书记、省长担任双主任,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系统部署,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到优化提升。此外,还高标准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和新一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目标,吹响了科技强省新突破的号角。财力支撑方面,省级财政科技投入连年增长,2022年达到145亿元,是2017年的7倍多;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超过400亿元,比2017年翻一番,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屡创新高。

山东省与北京大学共建的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在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学融合,协同发展,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全省已建有省级以上实验室平台300余个,“1313”四级实验室体系初具雏形,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坚持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的原则,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产业创新平台成效明显,特别是园区创新平台持续发力,高新区成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据统计,我省已建有省级以上高新区2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3家,集聚了全省超过1/5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超过1/3的有效发明专利,建设了全省60%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地区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7226亿元增长至2022年底的1101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75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明显的地方,近三年两次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

闯劲:

科技惠企政策落地生花

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

这五年,实打实的数据证明:山东科技创新的投入更足了!统筹规划的能力更强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更多了!

科技惠企政策落实落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五年来,我省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持续增大,全省基础研究经费到2021年增加至73.75亿元,较2017年增长82%,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已达到6.65亿元,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并为3.6万多家企业落实企业研发补助资金45.4亿元,为1.2万多家企业落实中小微企业升级高企财政补助资金近12.4亿元;为460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贷款440多亿元,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和疫情负面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加强。

好风凭借力。在利好政策下,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角,数据显示,五年间我省共有1229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奖励,其中,企业牵头467项,占比近四成。

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成功实施“一箭九星”首次商业发射任务,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


同时,我省还聚焦“十强”产业,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取得重大突破,在智慧交通、云计算、生物技术、海工装备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海洋、农业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山东制造”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山东敢闯敢拼、奋力争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650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基本实现自给,其中,山东农业大学抗小麦赤霉病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巧劲: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争当全国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山东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为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提高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我省着力破除科技评价“唯论文”顽疾,积极构建突出质效、贡献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并承接科技部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试点、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试点、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为全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蹚出新路径、创造新经验。与此同时,山东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探索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组阁揭榜等新型组织模式,打造有组织科研新模式。

重点领域的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则更加有针对性。一方面,推动省属科研院所改革,赋予更多自主权,在全国率先提出支持科研院所向新型研发机构转型并明确转型路径。另一方面,在省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全面推行技术总师负责制,充分赋予技术总师经费分配权、团队组建权、考核激励权和资源支配权,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人才”是科技竞争的核心,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要让山东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多方位科技资源的“聚宝盆”。

这五年,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了加速科创人才回流,山东高规格编制“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规划,出台加强新时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1项措施、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22项措施,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创业类人才项目股权投资细则,多项政策属全国最优水平。同时,高层次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院士会员达97名,全省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达121人,遴选泰山系列人才1073人,其中443名创业类人才,创业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亿元。

“科技自立自强是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容应对风险和挑战”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锚定“走在前 开新局”,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简单的分钱、分物、定项目,强化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让创新潜能充分释放!


联 系 人: 陈老师 官方网站:www.sdrkx.org
联系电话:13969121275 鲁ICP备12085344号-1
地 址:山东省千佛山东二路19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8 山东软科学研究会